奧會模式》中華奧會舉辦奧會模式論壇 深入淺出探討背景由來和實務應對

中華奧會宣導奧會模式。

「因為1980年之前,我們國家陸陸續續被趕出所有國際組織,包括國際奧會和許多體育組織,後來1981年根據洛桑協議,提供我們重回各國際組織的基礎。」中華奧會秘書長沈依婷語重心長,闡述「奧會模式」背景和現實面。

熱血追夢!17歲跆拳道新秀鄧文智挑戰成人國手 》

中華奧會近年積極宣導奧會模式,今年在11月18日、19日於臺北凱撒大飯店,舉辦105奧會模式論壇,這兩天主軸分為解釋奧會模式和實務探討。

中華奧會秘書長沈依婷介紹國際奧會組織體系。

主講人都為一時之選,包括中華奧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翁明義,這位當年設計會旗的運動員、現場還原時空背景,還有中華奧會前副秘書長詹德基表列歷年爭議,深入淺出探討奧會模式背景和由來。

實務方面邀請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秘書長陳威任和中華民國田徑協會副秘書長鄭世忠分享舉辦賽事相關經驗,以及長年帶隊出國的台北市立大學教授周建智和中華奧會國際小組蘇文君,講述國際體育活動現況。另外還有資深媒體人、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助理教授馬鈺龍從媒體角度,談新聞方面如何處理奧會模式爭議。

奧會模式論壇,也從媒體角度出發談相關新聞處理。

奧會模式是國際奧會在1980年代,因應海峽兩岸政治情勢,讓我國選手能夠持續參與國際運動比賽和體育活動所做的特別安排。

1949年後,兩岸分治,1952年,國際奧會首度認可兩岸奧會各自存在,之後情勢緊繃、越演越烈。1960年羅馬奧運,我國被迫用「臺灣」名義參賽,開幕式進場時,我代表團舉「抗議中」 牌子入場。

如果就現在政治環境來看,以「臺灣」名義或許多數民眾表示認同,但當年氛圍,羅馬奧運被迫臨時更名,代表我國遭受國際運動外交上重大挫敗。1971年我國退出聯合國,中國大陸開始向各國際運動總會申請會籍,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各總會陸續排除我國會籍,我國選手參與國際比賽空間受到排擠。

1974年開始,我國先被亞洲運動會拒絕參賽,1976年加拿大蒙特婁奧運,加拿大拒發我國奧運代表團入境簽證。直到1979年國際奧會先在名古屋決議,通過我國奧會更名,再於1981年我國奧會正式在國際奧會總部洛桑簽署協議,所以稱為洛桑協議。

中華奧會前副秘書長詹德基表列近年各爭議。

詹德基指出,「奧會模式是約定成俗的講法,主要是1981年和國際奧會簽訂協議後,更名為中華台北奧會,使用新的會旗和會歌,重新獲得國際奧會承認。」

奧會模式,目的是為了讓我國選手能夠順利參加國際奧會相關的運動比賽,內容規定代表我國的名稱、旗幟及歌曲。

圖/翁明義提供

其中會旗原創者者翁明義表示,外界總是誤會會旗上面是黨徽,但並不是。他強調當時參考各國會會旗,之後設計概念為了凸顯中華民國特色,以梅花和國旗紅藍白顏色結合,奧會五環是國際奧會宗旨,至於會徽部分,12道光芒代表一年12個月、生生不息,並包含國徽意象。

圖/翁明義提供

從細節上來說,中國國民黨黨徽頂到外環,而會徽和國徽都沒有,會徽距離又不同。

當年會旗原創者翁明義。

翁明義認為奧會模式給了我國運動員國際舞台,儘管一方面很遺憾我們無法使用國旗和國歌,但從舞台機會這點考量,我們可以接受,給往後的運動員有發揮空間。他說,「只要我們努力,把成績衝出來,如果我們是頂尖好手,卻無法參賽,造成這比賽淡然失色,只要我們做到這點,我們就成功了。」

品勢天菜型男!世錦賽金牌黃靖彤的跆拳道之路 》

相關閱讀:

奧會模式》認清國際現實 奧會模式守住運動員世界舞台
奧會模式》遵守規定、據理力爭 足協維護應有權利
奧會模式》改會旗和會歌 國際奧會這關難過

更多綜合報導 》

更多其他報導 》

更多專業運動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