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奧運女性賽事重大变革! 國際奧會明年擬禁止跨性別女性參與女子賽事

據英國《泰晤士報》最新報導,國際奧會(IOC)預計自明年起全面禁止跨性別女性參與所有奧運女子賽事,此項新規也將適用於具有「性別發育差異」(DSD)特徵的運動員,包括曾引發巴黎奧運爭議的阿爾及利亞拳擊選手哈利夫(Imane Khelif),台將林郁婷明年想重返賽事難度也會增加更大。
這項重大變革源自國際奧會去年啟動的科學研究。日前在IOC委員會議上,醫療科學主任桑頓博士(Dr. Jane Thornton)發表研究結果,明確指出「出生為男性者所擁有的生理優勢將持續存在」。消息人士透露,這項研究證實即使經過睪固酮抑制治療,先天男性的運動員仍保有明顯的競技優勢。
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辛巴威前游泳名將考文垂(Kirsty Coventry)於六月當選後即承諾保護女子競賽類別。她組織由科學家與各運動總會組成的專案小組,預計新政策將於2026年2月米蘭-科蒂納冬季奧運會正式實施。考文垂強調:「委員們達成共識,IOC必須在保護女性類別方面發揮領導作用。」
這項改革決定與巴黎奧運期間的爭議密切相關。阿爾及利亞拳擊金牌得主哈利夫與台灣選手林郁婷的參賽資格問題,引發全球對女子賽事公平性的廣泛討論。現年26歲的哈利夫雖堅稱「自幼以女性身份成長」,但DSD運動員同時具備兩性生物學特徵的事實,成為國際奧委會修訂政策的重要考量。
目前國際奧會的跨性別參賽指南僅屬建議性質,各單項運動協會可自訂睪固酮標準。世界田徑總會(World Athletics)在主席柯爾(Seb Coe)領導下已率先實施限制措施。根據新規,國際奧會將不再沿用現行由各協會自行認定的模式,轉而建立統一標準。
考文垂特別說明,新政策不會追溯既往賽事結果,紐西蘭舉重選手哈伯德(Laurel Hubbard)在2020年東京奧運的參賽紀錄將維持有效。她表示:「我們不會處理既往賽事,而是聚焦未來發展。重要的是從過去經驗學習,推動建設性改革。」
國際奧會在新聞聲明中表示:「工作小組仍在持續討論此議題,目前尚未做出最終決定。」這項醞釀中的政策變革,預計將對未來奧運賽事格局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