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名人堂之三》基隆苦練出身 洪濬哲感念慈母恩澤

洪濬哲對六福村之役急停跳投。名人堂提供

洪濬哲/生於1951年2月9日

祖籍福建晉江的洪濬哲,1951年出生,排行家中老二。父親洪鼎元是刑警,連洪濬哲在內共四男二女,一家大小跟著父親職務一路調動,上學前在中彰投繞圈,從出生的豐原到彰化員林、沙鹿梧棲、大甲烏日走了個遍,等洪家到基隆配到警察宿舍才安定下來。洪濬哲年幼多病,上醫院的次數多到「醫生叫我乾脆住在醫院算了」,但個性卻活潑好動,父親下班帶他去警局後面球場玩球,成為他接觸籃球的開始。「記得爸爸還帶我去中華體育館看第二屆亞洲盃,買最高最遠的門票,加上一副望遠鏡,要我好好看著學一學。我看得眼花撩亂,就說看到很多穿著白襪子的腳亂跑。父親大概想看籃球要看手怎麼看到腳,後來就不太跟我談籃球了。」

雖然父親沒有特別鼓勵,但是洪濬哲卻培養出興趣,上學每節下課10分鐘都抱著球去操場,投幾個籃也好。母親張錦珠不忍心潑兒子冷水,就帶著「小洪」去中正公園的階梯跑步練習運球。「我從小只是喜歡籃球,沒有想要當國手。但我很愛我媽媽,我不要讓我媽媽每天哭著抱我上醫院,所以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把身體練好。我11歲開始每天在一百多級的階梯上蛙跳,跳到上面還有一層,回頭下來再運球上去一遍。」公園階梯並不是一個合適的練習空間,有時候一個不小心沒運好把球彈飛,就一路往信二路對面的消防局滾下去,惹得消防隊員出來罵人。

打籃球不只憑球技還得靠身材,洪濬哲到小學六年級其實只有144公分高,比妹妹還矮,受日本教育的張錦珠聽說日本人睡覺時把手腳綁起來會拉長,也把兒子在睡覺時綁好手腳,去公園再勤拉單槓。「每天吊在那裡,總有一天會比原來的應該長到的身高高一點。我媽媽說我一定當國手,其實小時候也搞不清楚,但我一定要把球打好,每次練體能跑一萬公尺,想到我媽媽我就不會累。」最後洪濬哲長到179公分,都是媽媽的功勞。

橫遭政治打壓 國手路未竟即斷

聯勤副總司令華心權將軍特頒「籃球狀元」獎牌。名人堂提供

國中先後參加救國團選拔、台北少年盃,雖然勤練苦練,洪濬哲回憶從小學到高二,比賽一場球都沒有贏過,市立一中畢業後報考台北的籃球名校中興高中也落榜。「國三暑假來中興考試,快40個人選12個,我媽媽還跟老師說,我兒子以後會當國手,老師想說這對母子是不是有什麼毛病。」最後洪濬哲列備取,雖然加入球隊但所有球衣球鞋跟學費雜費都得自費。「我在球隊工作只有一個,就是幫忙隊友撿球。提球、給水、毛巾。」高二下洪濬哲轉學回基隆,每天還是去公園跳階梯,後來才經隊友介紹加入另一支球隊「飛虎」(教練為第三屆特別表彰鄭正男)。「我們在北投七虎球場練球,我還是撿球、記分數,練了快一年,本來飛虎沒經費要解散,味全來接手,每天提供48瓶牛奶,我喝到高三長到175,跟鄭正男教練一起跟中興、開平組成聯隊,代表國家打第一屆亞青賽。」

當時亞洲籃總尚未開辦青年組賽事,雖然1968跟69年在新加坡跟台北連辦兩屆亞青,皆屬於邀請賽性質,不過中華隊都打冠軍,69年還在自家打贏韓國,確實讓洪濬哲「兩炮而紅」,成為亞洲屈指可數的青年好手,也順利保送師大,中華隊也是甲組飛駝教練王毅軍看他個子雖小但鬼頭鬼腦、動作靈活,主動找小洪進飛駝打球(當年的飛駝隸屬聯勤但球員都是僱員,而非後來的入伍義務役),還順便帶上長人程偉到飛駝替小洪卡位擋人。洪濬哲18歲就進中華隊、當時全隊最年輕,1970年曼谷亞運、1971跟1973年亞錦賽連續入選,洪濬哲沒想到,過了短短十年,他從最高最遠的觀眾席,變成亞洲明星球員。

但當時也是國際外交「排我納匪」的關鍵時刻,1972年退出聯合國後,我各單項運動協會的會籍先後被中共取代,1973年在菲律賓的籃球亞錦賽,中華隊出發前就已經被亞洲籃總告知「你們這是最後一屆」,因為日本跟伊朗已經提案要求讓中共入會;但中華隊不但打進最後六強,而且先後擊敗印度、伊朗跟日本。洪濬哲因為受傷,前面比賽都沒打,但最後一仗對日本中華隊下半場碰上犯規麻煩,只好讓洪濬哲頂上,「下半場剩下16分鐘我才上場,最後16分鐘我得了19分,幫中華隊反敗為勝。」76比69逆轉日本獲得銅牌,成為8年來最佳戰績讓全隊再站上頒獎台。回國後獲得行政院長蔣經國接見,「經國先生很高興,因為那些提案要把我們趕走的國家,都輸給我們,證明我們不是實力不夠,臨走還是給他們下馬威。」

洪濬哲(右1)與武士嵩一同獲得「籃壇之光」獎牌。名人堂提供

轉戰瓊斯盃 縱橫球場與政壇

不過那仍是年僅22歲的洪濬哲生涯最後一場正式國際賽,之後他兩度入選奧運代表隊,但1971年亞錦賽僅得第四,亞洲僅兩席資格無緣慕尼黑;1976年蒙特婁奧運前雖進駐左營集訓,但仍無法參賽,洪濬哲難免遺憾。「體協來電沒拿到簽證,叫我們原地解散,也無可奈何。政治很殘忍,拳頭大就贏,我知道體育是外交的延伸,運動是沒有辦法凌駕政治的,人家不給我們參加就是不給。」不過國際籃總秘書長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了解我國困境,願意授權給台灣辦瓊斯盃籃球賽,廣邀世界各國參賽,洪濬哲後半段的國手舞台就在瓊斯杯度過,他的身手也獲得更廣泛的肯定。「我個子矮,但最怕我的就是210公分的長人,因為我速度快破壞力強,上籃不看籃框,一步過人抓準時間差就上去了。美國第一級大學要給我獎學金,菲律賓職業聯賽也給我合約要我去打球,但是聯勤長官的知遇之恩,我沒辦法說走就走。」洪濬哲透露,當年在聯勤的薪資跟檯面上下的加給、獎金,「等於兩個將軍薪水」,軍方配給宿舍、管家,副總司令華心權還讓他用公費去美國受訓三個月,所以他在飛駝一打16年從未轉隊,1979年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是籃球界的第一人。

洪濬哲(左三)是中華職籃發起人之一。名人堂提供

洪濬哲先後去美國跟韓國受訓,回國以後除了繼續在飛駝打球也貢獻所學,接手南亞女籃當教練,5年內從墊底帶到冠軍,還把國手弟弟洪濬正也拉來當助理教練。三十出頭時洪濬哲仍可在場上奔馳,但他對籃壇現況倦勤,決定在1982年退休,隔兩年就通過國民黨初選、成功轉戰政壇,當選台北市松山信義區市議員,之後又選上立法委員。「以前我到台北打球都被淘汰,後來兒子念介壽國中我當家長會長,就在民生社區辦比賽讓大家都能打球,有黨部的人來看,就問我有沒有興趣從政。我聽說要花一兩千萬就放棄,但後來台塑集團因為南亞女籃的關係,還有籃協理事長余紀忠找中時記者來幫我惡補市政,我為了選舉接拍牛頭牌球鞋廣告,也給我選上。」七年前洪濬哲又做了少年籃球發展協會理事長,投入700萬經費辦比賽,「我提倡少年籃球,一屆全國賽3500人來參加,不是我個人成就有多大,而是我要創造更多人才。籃球場有更多比我條件好的人,只要肯努力,跟我一樣有上國際舞台的機會,鼓勵小朋友很重要。我辦明星公益籃球賽,也特別挑小朋友當先發,他就是以前的我。」

洪濬哲大事年表

年代重要事蹟說明
1951出生於台中豐原
1966為籃球考進中興中學一度轉出又回中興
1968當選首屆亞青邀請賽國手
1969被選入福建隊角逐同鄉會祝壽盃
1970當選曼谷亞運男籃賽國手第四名
1971亞錦賽男籃國手第四名
1973馬尼拉亞錦賽對日本之役下半場勇得19分逆轉勝第三名;就讀台師大
1976蒙特婁奧運男籃國手政治干預未參賽
1977榮獲全國青年獎章;和弟弟濬正同時當選瓊斯盃明星球員
1978接掌南亞女籃兵符
1979當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十大運動員
1979自由杯以6場161分20抄截20助攻成為三冠王被封為籃球狀元
1981出版類自傳「兩個十年」
1982球員退休「14次當選國手20年籃球生涯得分超過萬分」
1984當選台北市第五屆市議員蟬聯第六屆
1993當選第二屆立法委員;中華職籃CBA促進會成立為發起人之一
2018當選少年籃球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