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世界盃夏季舉辦成隱憂?科學家警告高溫危機 FIFA極端氣候協議難擋熱浪 球員安全亮紅燈

在美國剛落幕的國際足總俱樂部世界盃(FIFA Club World Cup)中,酷熱天氣為這項運動敲響警鐘——這只是明年由美、墨、加三國聯合主辦的2026世界盃可能面臨的預演。隨著全球溫度持續攀升,科學家警告在北半球夏季舉辦世界盃等足球賽事,對球員與觀眾的危險性正急劇增加,國際足總(FIFA)或許必須考慮調整足球賽曆以降低熱傷害風險。
英國里茲大學普里斯特利氣候未來中心主任福斯特教授(Prof. Piers Forster)指出:「若不及早採取冬季賽事或移師高緯度地區等激進措施,未來十年風險將持續惡化。現在我們距離一場因熱浪導致的體壇悲劇可能只差一次極端天氣,主管機關必須正視氣候與健康科學的警告。」
自1930年首屆世界盃以來,6至7月舉辦賽事已成傳統。但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數據,全球6至8月均溫已較當年上升1.05°C,歐洲夏季升溫更高達1.81°C,且自1990年代起加速增溫。倫敦帝國學院氣候學家奧托(Friederike Otto)直言:「若不想讓球員球迷熱衰竭甚至死亡,高強度足球賽事只能安排在清晨或夜間進行。」
本屆俱樂部世界盃橫跨美國11座城市(6月14日至7月13日),極端高溫與雷暴已迫使FIFA啟動新版極端氣候應變協議,包括增加比賽中斷次數、強化場邊降溫設備與飲水供應。切爾西中場恩佐(Enzo Fernández)仍因高溫出現暈眩症狀,疾呼明年世界盃應避開午間開賽。國際職業足球員聯合會(FIFPRO)更示警,明年16座主辦城市中有6座屬「極高熱壓力風險區」。
FIFA主席因凡蒂諾(Gianni Infantino)7月13日回應,將優先使用有頂棚的場館舉行日間賽事。但2030年由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合辦的世界盃挑戰更嚴峻——賽期訂於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午後與傍晚,三國今夏均已出現超過40°C的極端高溫。儘管FIFA在2030申辦評估報告中淡化風險,稱「當前氣候變遷尚不至於影響參賽者健康」,專家提出強烈質疑。
坎培拉大學運動科學家佩里亞德(Julien Périard)解釋:「球員在日曬下進行90分鐘比賽可能導致核心體溫異常升高,引發肌肉痙攣、熱衰竭甚至致命的中暑。」事實上,奧運馬拉松等夏季賽事早已調整至清晨舉行,但世界盃為配合歐洲轉播黃金時段,極少安排早場賽事。隨著2026年參賽隊伍擴增至48隊,密集賽程更壓縮調整空間。
FIFA僅在2022年卡達世界盃破例改至11-12月舉行,2034年沙烏地阿拉伯主辦時預期將比照辦理。但變更賽季牽動歐洲主流聯賽與歐冠賽程,協調難度極高。雪梨大學傑伊教授(Prof. Ollie Jay)研究顯示,相較1990年代,2023年運動員承受中度以上熱風險已增加28%。賓州大學氣候學家曼恩(Michael Mann)警示:「這不僅是球賽問題,更象徵氣候變遷對現代生活基礎的全面性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