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名人堂(九之七)》第三名人堂名人類 王增裕公正執法、嚴以律己的裁判

王增裕(前右)隨裁判訪問團訪港。籃球名人堂提供

王增裕從民國38年起就在台灣南部的軍中球賽擔任裁判,因表現出色、執法嚴明、吹出名聲後受軍中邀請北上在台北憲兵球場擔任三軍籃球賽裁判。當時有七虎、大鵬、海光等隊,競爭非常激烈。他經常與周鶴鳴先生(後來任台中體專校長)一起當裁判。

民國45年到80年可說是台灣籃球運動發展的巔峰!打籃球的人最多,從小學、初高中、文武大專院校到軍警、然後到公家單位、企業界的投入。從天微亮打到天黑,憑聲音變方位球路,從泥土不平的場地到水泥地球場再到地板體育館,運動人口眾多,也就造成人才輩出,各隊都臥虎藏龍,平常鬥牛就常爭的面紅耳赤還經常演出全武行,就希望能有位裁判來客觀判決有沒有犯規?算不算違例?對裁判老師就有一份尊敬。但,對王增裕老師來說,從事籃球

裁判工作前後共28年,很多球員以為:裁判工作很好賺,吹一場有不少收入,再加上雙方球員、教練、記錄台都得聽裁判的,裁判掌控了勝負,是一件很有權威感的工作。實際上,王增裕老師在球場上得到的快樂並不多,反而是一些傷透腦筋的事,因為,一場球賽,觀眾看的是球員的表現,是教練的調度,球員打得好,支持方的觀眾除了興奮叫好,甚至手舞足蹈,即使打得不好,球迷也都鼓勵安慰有加,對教練也不忍苛責。但對裁判則完全不同,依規則條

例判決,贊同方視為當然,「就應該這樣吹!」犯規方則深受委屈,有的球員當場申冤,場外教練更是跳腳抗議,甚至捉著裁判解釋。

16號是王增裕老師。籃球名人堂提供

老球迷應該都記得在台北市南昌街公賣局體育館的籃球賽時代,公賣局體育館本來就不大,裁判的一個違例或犯規吹判,輕則遭支持方球迷噓聲,若是重要關頭,被吹違例犯規球隊的球迷會站起來,扯開喉嚨,大聲辱罵裁判者有之,甚至衝下觀眾席站在鐵欄杆外,追著裁判大罵著也時有所見。甚至賽後輸球球隊的教練也把輸球的責任推到裁判身上,這對王增裕裁判而言,常造成極大的挫折感。

王增裕的嫡傳弟子——國際裁判馮同瑜說:王老師吹裁判時,心中只有公平公正,與所有球隊,與任何一位教練都不帶私人感情,場上只有要求自己跟上速度,明察秋毫且鬆緊一致。也因為這樣,王增裕看到的與觀眾看到的角度不同,當吹判不如觀眾之意,甚而教練帶頭抗議時,觀眾會大開「汽水」。馮同瑜說,當時裁判界,老球迷戲稱王增裕裁判被開汽水的次數最多,退休後足可開個汽水廠。王老師曾親耳聽見老球迷大聲損他回家開汽水工廠吧!王增裕只有苦笑執法,但標準與嚴謹度,絲毫不受影響。王增裕不否認自己曾多次在球迷、教練的謾罵後,心灰意冷萌生退意。

可是,經過數天的自我檢討與消化情緒後,重燃信心並堅定告訴自己:對裁判工作要一如過往,絕不半途而廢,絕對做到盡可能的公正無私。

國際裁判馮同瑜特別提到王老師在裁判講習時,一再告誡的幾

個重點:

一、一個經常吹裁判的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但須要求自己把失誤降到最低。球員苦練球技,教練費心帶隊並教導攻防戰術,球迷花錢買票進場看球,也就是要看一場有水準,精彩的球賽。但球員、教練、觀眾的重心都在看「球」,球到那邊?如何傳?怎麼投?都是焦點,但裁判除了看球之外,要關注整個球場,從場上持球者的攻守,到空手球員的動作,不論進攻或防守,其動作是出於球賽進行的必須?有無對人而非對球?再到教練的干擾,進而球迷的叫囂有否過當?裁判要注意的除了球的流動,還要注意整個立體的球場,以確保球賽在公平的環境下進行。也因為球員、教練、球迷關注的焦點與裁判的全面性關注不同,比賽中若有抗議、衝突發生,除當下裁判的彼此協商外,裁判在賽後必須虛心檢討,盡量做到不二過。

二、裁判要要求自己不可偏心。因為裁判是促進籃球正常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裁判的職責是讓比賽在公平公正中進行,讓苦練的球員得到應有的發揮,讓用心帶隊的教練得到應得的回饋,也讓投資推廣籃運的公家單位、工商企業得到應有的回報。再加上,裁判與球員教練不只在球場上見面,下了球場仍是朋友,各有友誼。若要偏心,不但立即砸了自己的裁判之路,也玷污了裁判清譽,是絕對划不來的事。

三、對裁判要設考核機制。王增裕裁到了後期轉任籃球比賽裁判長,這雖是一項行政工作,卻對維持高水準的籃球比賽極為重要。不可否認,年輕裁判基於經驗較少,又容易年輕氣盛,而有些誤判,或處理不盡周延完美。賽後若能舉辦一次經驗交流或個案討論,則對裁判未來的判決由所精進,進而通過國際裁判考試成為國際裁判,也算在國際比賽中,另一種形式的為國爭光,更樹立了自己在國內籃壇裁判界的權威。

王增裕 。籃球名人堂提供

王增裕裁判基於自己28年執法的經驗,深深覺得,一名好裁判的基本要件,在於要有充沛的體力和良好的速度,籃球運動的特性就在雙方往返的速度極快,而裁判應該要隨球和球員的動作快速移動,才能依裁判規則站在規定的地位執法。在球場上有不少資深球員認為,若自己年紀增長,跑不動了,想往裁判界發展,以為可以省些體力。王增裕對這樣的認知認為是大錯特錯,因為一個好裁判基本上就是要比球員更早站在最有利的位置,觀察比賽的進行,進而做出該有的處置。若站著不動,「自以為是」的哨音,不但無法幫助比賽正常進行,更容易造成誤會、爭執、而大大降低裁判的權威性。所以王增裕在擔任中華籃協裁判組組長時,曾大力推動,籃球裁判在養成教育時,要增加百公尺的衝刺訓練和1500公尺的長跑測驗,以培養基礎體能。快速移位,精準到點,仔細觀察,做出最恰當的判決,才能符合國際裁判的需求,也才能獲得國際籃壇的尊重。

王增裕裁判對後進裁判一再提醒的還有「要能控制場面」。一場溫和友誼賽,哨音不必太多,無損友誼的氣氛。但在一個正式的錦標賽,球員身體互動頻繁甚而充滿火藥味時,就要「及時」的多判幾個犯規,甚至驅逐口吐髒字,動作針對人不對球的球員以壓住火藥味,這是一位優秀裁判該有的認知與能力。

王增裕曾強烈認為,籃球裁判應該是自己熱愛籃球,自己不停的打籃球,才能從球員的經歷中深刻體會球員對一位好裁判的期待。如果再加上英挺的儀容與姿態及專業的手勢交代,裁判間以眼神的交集達成共識,那就是球員教練之福,也讓工商企業更能投入籃球運動。

綜觀王增裕在籃球場上的一生,從籃球專業的自我成長,裁判經驗的累積與自我惕勵,一路走來,堅持公平公正執法,也不停的自我要求改進並吸收年度新知,足為中華民國籃球裁判界的楷模了。(文/白詩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