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名人堂之九》瓊斯盃之父余紀忠 助台灣籃運香火得以延續不息

瓊斯盃之父余紀忠。台灣籃球名人堂提供

貢獻類

從玉山的子民到專業登山嚮導-金饅頭登山隊專訪:要開始走才會到 》

余紀忠/生於1910年4月16日,逝於2002年4月9日,享年92歲                                         

【文/黃佑峰】1976年2月裕隆汽車董事長嚴慶齡先生因健康因素請辭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理事長,當局屬意具有社會公眾影響力的中國時報董事長余紀忠接任,當時我國國際籃球會籍被暫停,無法參加亞、奧運或亞錦賽等國際賽事,國際環境惡劣,籃運面臨毀滅性的挫折,余紀忠臨危受命,短短一年半的時間,便成功催生以國際籃總秘書長威廉瓊斯為名的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讓我國籃運香火得以延續而生生不息。余紀忠也因此享有「瓊斯盃之父」的美名。

在接掌籃協理事長之前,余紀忠對籃球事務並不熟悉,他唯一與籃球的連結是,前一年應國泰人壽創辦人蔡萬春之邀,擔任國泰人壽女籃隊領隊並贊助經費,遠征美洲10國22個城市,創下比賽35場全勝的籃壇不朽傳奇。

余紀忠(右1)與威廉瓊斯。台灣籃球名人堂提供

接掌中華民國籃球協會

當時奧會模式尚未成型,擁有近10億人口的中國高舉一中政策和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不僅在國際政壇攻城掠地,也摧枯拉朽般席捲國際體壇,彈丸之地的台灣飽受衝擊,不僅成為國際政治孤兒,也是國際體壇棄兒。畢業於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熟讀歷史掌故、熟悉國際政治脈絡的余紀忠在接掌新職後,不向現實妥協,銳意出擊,訂定上、中、下三策,決心為台灣籃運殺出一條血路,擺脫籃運近乎窒息的困局。

上策是政治與體育分離,廣結國際體壇重要人士,重新取得國際會籍,繼續參加國際性賽事。中策是仿照民國四、五十年代舉辦四國五強籃球賽的模式,做為國際籃球交流的範式。下策則是專注國內籃運發展,以拖待變。

當時中國時報體育組主跑籃球、最資深的組長李廣淮先生是媒體公認的籃球專家,熟悉國內外籃球現勢,擔任籃協副秘書長,也是余紀忠推展籃運最信賴的首席顧問,他向余紀忠建議中策是最可行之道,因為1966年起,西班牙就曾以威廉瓊斯之名舉辦過國際籃球邀請賽,其後義大利、巴西、美國、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國也曾陸續舉辦瓊斯盃籃賽,台灣何嘗不能仿效,以維持籃運不墜。

威廉瓊斯是英國人,於1932年國際籃總(FIBA)成立時便擔任秘書長,1959年在智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籃球錦標賽,蘇聯、保加利亞兩共產國家男籃隊,拒絕與中華民國比賽,瓊斯秘書長當機立斷宣佈「中華民國因對方棄權獲勝。」綜合各種形勢研判,反覆沙盤推演,並經內部集思廣益,余紀忠決定,敦請威廉瓊斯出手相助,並邀請他來台訪問。

威廉瓊斯杯國際藍球邀請賽。台灣籃球名人堂提供

以瓊斯盃延續國際舞台

雙方經過電報及書信往返,確定可以仿照其他國家辦理瓊斯盃的方式,邀請外國隊伍,參加台灣的瓊斯盃。1976年下半年,剛缷任國際籃總秘書長的瓊斯終於光臨寶島,並連發三箭,送給台灣籃壇最寶貴的禮物。包括從倫敦訂製銀杯,攜帶來台作為授權信物;親自在台北主持FIBA規則講習,使瓊斯盃執法裁判獲FIBA直接認證;將瓊斯盃授權書昭告國際籃總會員國,這項比賽每年辦理一次,且經FIBA認可。從此瓊斯盃名揚海內外,蔚為台灣籃球經典賽事,且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參賽國家最多的籃球邀請賽。

於今看來,舉辦瓊斯盃的意義在於,我國雖然暫時無法參加國際性比賽,但從此可以邀請國外隊伍來台以球會友,且昭告天下,中華民國籃運以及國家籃球代表隊,不因國際會籍暫停而懷憂喪志,依舊昂然頂立於世,蓬勃發展。

第一屆瓊斯盃於1977年7月6日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中華體育館隆重揭幕,余紀忠親自陪同威廉瓊斯抵達中華體育館,當時已是FIBA榮譽秘書長的威廉瓊斯在開幕致詞時表示:「世界籃球大家庭並沒有遺忘你們,我親自到場就是支持你們,祝比賽順利成功。」往後威廉瓊斯連續三年都來台灣觀賞比賽,1980年因身體欠佳才中斷,隔年便病故。

據曾接待過威廉瓊斯的已故中華奧會副秘書長陳雲銘表示,威廉瓊斯先生為人隨和幽默,待人彬彬有禮,對台灣橫貫公路太魯閣的鬼斧神工讚嘆不已,也是他最喜歡的台灣觀光景點。

1981年3月23日中華奧會與國際奧會簽訂洛桑協議,奧會模式成型。包括籃球會籍在內,中華民國各項運動的國際會籍逐漸恢復,余紀忠的堅忍圖成終獲回報,台灣參加國際賽的禁令因旗、歌、名稱更改而不再,瓊斯盃則持續辦理,包括卡爾馬龍、克里斯穆林等1992年巴塞隆納奥運第一代夢幻隊球星,都曾在八○年代成為瓊斯盃的貴客,讓台灣球迷先睹為快。

余紀忠先生體察籃壇脈動。台灣籃球名人堂提供

由媒體推動籃運

從1976至1985年,余紀忠擔任籃協理事長9年,中國時報體育組在李廣淮主任領導下,旗下記者群如邱衍堯、黃瑛坡等,幾乎每人都是籃球專家,報社始終以最大的篇幅、最深入的內容、最顯著的版面、最及時的訊息,為籃運推波助瀾。中華民國籃球協會也發行「中華籃球」季刊,滋養籃球園地。甚至由簡志信擔任發行人的時報周刊,也常圖文並茂報導籃球明星,緊扣球迷的喜好。1989年更創辦時報運動畫刊,成為國內第一份全彩銅板紙印刷的運動刊物,籃球自然也是最受歡迎的題材,這些都由余紀忠先生一手主導,全力金援。他在缷任籃協理事長之後,依舊一本初衷,不打半點折扣,屢屢展現大公無私的器度,令人由衷佩服。在那個沒有網路、資訊相對貧乏的年代,成為最振奮球迷的精神食糧,也使我國籃運發展繼續昂首挺進。

1985年余紀忠任期屆滿,九○年代又由中國時報總編輯王篤學接棒,出任台灣省籃球協會會長,更有棒棒相傳捨我其誰的豪邁。余紀忠擔任中國時報董事長的年代,中國時報系與中華民國籃球協會劃上等號人盡皆知,也深獲好評,可見余紀忠傾全部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籃運發展。前中華男籃隊長李志強說,他最喜歡看李廣淮先生的籃球評論,一針見血而又平和中道,總是發人所未見而更深省。

余紀忠擔任籃協理事長9年。台灣籃名人堂提供

只問付出不問收穫

專業人士見證! 酸痛貼布有效成分直達深層更有效 》

1994年中華職籃CBA成立,職業籃球與業餘籃球分家,台灣籃運走在往前探索的分水嶺,余紀忠先生體察籃壇脈動,時報系隔年再推出「看球高手」月刊,為起步中的職業籃運添柴加火,做為國內媒體巨擘,卻又對籃球的熱愛二十年如一日,除余紀忠先生之外,不作第二人想。

作家龍應台這樣評價余紀忠的媒體巨人的身影,正是他人格的寫照:「我看見一個文風郁郁的江南所培養出來的才子,我看見一個只有大動盪大亂世纔孕育得出來的打不倒的鬥士,我看見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當代典型——他的背脊直,他的眼光遠,他的胸襟大,他的感情深重而執著,因爲他相信,真的相信:士,不可以不弘毅。我看見一個高大光明的人格。」

對於籃球,余紀忠先生一樣投以至深的感情與執著,他對籃球的愛沒有因為不在其位而不謀其政,他始終堅定如一,信守承諾,不忮不求,無怨無悔,只問付出,不問收穫。他不只是瓊斯盃之父,也是中華民國籃球永遠的大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