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麗英雄榜》柔道「心」世界 李凱琳四度前進亞帕運

 杭州亞帕運將是李凱琳的最後一戰。資料照片

「如果沒有意外,杭州亞帕運,可能是我最後一次比賽。」李凱琳說。

失敗是一種必然!專訪電競協會副理事長Cody陳柏壽:勝負就在0點幾秒之間 》

31歲的李凱琳,出身柔道世家。2010年她首度參加廣州亞帕運,收下柔道銀牌;2012年進軍倫敦帕運,以銀牌之姿登上頒獎台。「青忠叔叔是1996年亞特蘭大帕運金牌,樹立里程碑。無形中,大家似乎都對我有很高期望,相信我也可以做到。」凱琳說。

而凱琳對自己期望也高。一路走來,她必須學習與壓力共存。

李凱琳來自柔道世家。李凱琳提供

家族遺傳的視神經萎縮症,導致凱琳的視力隨年齡逐漸退化,她的聽力也愈來愈不好。爸爸是她的啟蒙教練,自國小二年級開始,柔道幾乎就是她生活全部重心,「有種我是『為帕運而生』的感覺。」

但柔道也為她帶來許多快樂,她交到許多朋友,能出國比賽,感受不同世界。今年的杭州亞帕運是她人生第四次亞帕運;而帕運,從倫敦、里約到東京,她已參加過三屆。「倫敦帕運奪銀之後,大家都認為,下一屆我一定可以拿金牌。」但事與願違,那次凱琳空手而歸,也陷入自我懷疑、否定自己的低潮期。

李凱琳奪下倫敦帕運銀牌。資料照片

她藉著閱讀,為自己打開另一扇窗,學會用不同角度看事情,讓那個曾經負面、鑽牛角尖的自己走出來。延後一年在2021舉辦的東京帕運,凱琳拿下第五名。東京帕運也是第一次,帕運賽事在台灣有電視轉播,更多人才第一次知道,奧運之後還有帕運,是身障選手的最高殿堂。

回想高三升大一那年,第一次參加亞帕運,李凱琳「有點震撼」,之前她參加的國際賽都是柔道賽事,「在廣州亞帕運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身障選手,顛覆了我以前對身障選手的印象。」13年後,將出戰杭州亞帕運,李凱琳不只賽會經驗豐富,身分也轉換,成為人妻。

2022年底赴亞塞拜然參加大獎賽時,李凱琳手腕受傷。李凱琳提供

2022年底赴亞塞拜然參加大獎賽時,李凱琳手腕受傷。「因為柔道很多抓握技術動作,手腕受傷較難復健,整整復健了將近一年。」李凱琳說,「希望在杭州能順利上場。」

凱琳左手三角軟骨撕裂傷,起初甚至連要轉開水瓶的瓶蓋,都很困難。今年四月,她萌生退役想法,「但亞帕運就在十月底,如果就此放棄,覺得會留下遺憾。」先生連自立唯一希望她身體健康,「凱琳的決定,我都支持。」

長庚運動醫療團隊支持協助凱琳復健,並維持體能,「真的很感謝長庚團隊。」凱琳坦言,心中糾結許久,她試著在復健期讓自己放慢節奏,並沉澱自己,重新思考:「卸下運動員身分,我還剩下什麼?」

李凱琳感長庚醫療團隊的協助。摘自李凱琳臉書

去年,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舉辦「非視覺藝術創作課程」,凱琳也去上課,試著圓一個小時候就有的「藝術創作」夢想。她開始畫畫,主要畫風景或抽象畫,每幅作品要花上二至三小時完成,「完成之後,平靜也開心。」對凱琳來說,開始學畫畫創作,是全然不熟悉的領域,「想給自己一個踏出舒適圈的機會。」

李凱琳也開始學畫畫創作。摘自李凱琳臉書

凱琳的畫作曾公開展出,像是一股溫柔的力量,「我希望治癒自己的同時,也能治癒別人。」而在柔道場上,隨著亞帕運賽期接近,凱琳也專心備戰,平常她都在國立體大柔道隊訓練,也自主跑步控制體重。

「看這次亞運的報導,讓我感觸很深。」凱琳看到有傷的舉重女將郭婞淳,備感心疼;看到跳高國手向俊賢因傷忍痛放棄出賽,「很能體會那種要跟大會說、卻說不出口的感受。」特別是柔道老將連珍羚,讓她感觸最深,「珍羚學姊到這個年紀,很不容易,拚到這裡,讓人很感動。」

失敗是一種必然!專訪電競協會副理事長Cody陳柏壽:勝負就在0點幾秒之間 》

李凱琳也相當佩服「舉重之妽」郭婞淳。摘自李凱琳臉書

那是一種將心比心。身障選手不若一般選手受關注,訓練資源也難以相比,「去年開始,帕總有了防護員支援,身障選手在訓練、保養和體能上,有了更多協助。」她感謝一路走來支持她的企業與單位,還有許多身邊的貴人和家人。無論接下來是否繼續拚戰2024巴黎帕運,李凱琳知道,這一路走來「一切都不容易。」她告訴自己,專注當下,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