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橘觀點》選手多功能趨勢和身材差距 決定摩洛哥難以取勝的命運

Griezmann 本業其實是前鋒,但今年世界盃大變身。法新社

摩洛哥的賽前準備

冠軍名將周季瑩專訪:每個人都有更強健的可能 》

有別於之前對上葡萄牙與西班牙,這場對衛冕冠軍法國,摩洛哥改採更多的前場壓迫,並且把整體的防線拉得更加上前,好帶給法國兩名後腰 Tchouameni 和頂替 Rabiot 的 Fofana 有更多的壓力與麻煩——但事實上是要提防法國中場 Griezmann 、還有左路插上的 Theo Hernandez,他們很清楚法國是一支在由守轉攻的速度非常快的一支強隊,將中場封堵後,運用 Hakimi 的衝刺速度和Mbappe 較勁,兩名選手都在本次世界盃跑出35.6km/h的驚人速度,巧合的是兩人都效力於巴黎聖日耳曼,對彼此的了解,預設 Hakimi 能守住 Mbappe,必要時予以犯規。

Fofana 並不像 Rabiot 有著較好的進攻爭頂的能力,幫助球隊有限。法新社

法國塞翁失馬,反讓對手難以防守

Griezmann 本業其實是前鋒,從前一次世界盃當中還有他在馬德里競技的位置,都是在總教練安排在前鋒線上,扮演著影子前鋒、或者偽九號等角色,活絡前場許多,在禁區內突然躍身頭鎚也是一絕,然而這次卡達世界盃法國在還沒開打,就先有兩位後腰 Kante 和 Pogba 相繼缺席下,看似 Rabiot 和 Tchouameni 兩人搭擋不錯,但其實 Tchouameni 是扮演著 Kante 的角色,至於 Pogba 的大範圍轉移與斷球後的第一傳球與組織責任,就全都落在 Griezmann 的身上,Rabiot 則跟他前後換位,成為法國在鋒線上和 Giroud 頂在最前的傳球目標。

但這場對摩洛哥的比賽,Rabiot 受到疾病的影響(也許是新冠肺炎)讓他沒有辦法上場比賽,取而代之的則是 Fofana ,Fofana 並不像 Rabiot 有著較好的進攻爭頂的能力,幫助球隊有限,因此讓左邊邊後衛 Theo Hernandez 上前壓的更前,就這點是他的兄弟 Lucas Hernandez 的弱項,而原先總教練 Deschamps 安排的先發左後衛正是 Lucas ,但在第一場比賽膝蓋受傷後告別本次世界盃,現在看來也許法國打破所謂衛冕冠軍無法度過小組賽,正是因為打法模式和之前歐洲國家聯賽、歐洲國家盃大不相同,導致對手所部陣與情蒐推測的結果完全大相徑庭有關。

後腰 Rabiot 轉前鋒做爭點。法新社

多功能屬性成為決定勝負關鍵

為避免 Griezmann 從進攻中場回撤到後腰的分球有很好的效果,摩洛哥的壓迫迫使法國整體隊形也得更加後撤,但比起以往更後撤的則是邊鋒 Dembele,由於他較為靠後的位置和他的過人能力,加上對方邊後衛的上前,暴露了左邊後衛原先的站位空間,這個空間讓有著前鋒屬性的 Griezmann 嗅覺到可以無球跑動後、在沒有越位下做出很好的起球機會,這是第一顆進球的一大關鍵。

從剛剛提及的前鋒 Griezmann 轉後腰八號位分球、後腰 Rabiot 轉前鋒做爭點,邊後衛插上做更多前鋒進攻,現代足球的古典十號現在看來只剩前鋒轉中場的梅西一人,但整體足球來看,場上越來越少只有單一屬性的選手,這類單一屬性選手往往會被優先因為戰術而撤下,例如 Giroud 、Dembele,中後衛也有著更多扮演八號位的角色,甚至像西班牙就將後腰 Rodri 改採後衛,這種多位置多功能球員好在戰術上的即時改變,趨勢是在這次世界盃越來越多見的,相較下多位置多功能的特點是摩洛哥選手比較沒有的能力。

本質是防守的法國封鎖住摩洛哥中鋒

摩洛哥並非放棄防守,事實上他們三場比賽都採不同的防守策略,但這場比賽之所以發揮不出來並非邊路的 Ziyech或 Hakimi 無法發揮,而是他們的中鋒 En-Nesyri 沒有辦法在這場比賽能夠有接球的機會—— 因為後腰 Fofana 遮蔽住對手能傳給他的傳球路境外,這個晚上 Konate 在後衛的表現實在太過亮眼,幾個下鏟都擋下對手在禁區內的橫向傳球,是摩洛哥進攻上一籌莫展的很大原因,而他們斷球後,都能交給 Theo Hernandez 和Mbappe 創造的左路走廊,讓摩洛哥好不容易更加推前的整體隊形得要全部返回後場,讓控球較少的法國反而是主導比賽重心的那一方 。

中鋒 En-Nesyri 沒有辦法在這場比賽能夠有接球的機會。法新社

摩洛哥成敗都因身材,對上法國無法佔優

由於鏡頭視角我們其實很難注意到摩洛哥真正的優勢為何,其實在比賽當中會發現摩洛哥選手都比起對手來的更佳壯碩,因此在高空球的爭頂成功率、或者是下鏟、甚至是在拚搶上頭,摩洛哥都佔有所有優勢,這點在前場選手身材矮小的西班牙、葡萄牙身上取得很大的優勢。

現代足球的趨勢下,矮小的選手轉身較快,因此前鋒線上越來越多都會安排這類矮小選手,好能夠面對對方高大需要爭頂的後衛,轉身之後衝刺讓對方疲於奔命,更讓對手有犯規造成十二碼罰球的可能,但這也讓摩洛哥這樣的球隊一旦退到自家後場、禁區線的時候,反而成為一大劣勢:因為你再怎麼跑、怎麼轉,底線就在眼前,你終究還是要吊中傳中的,這點摩洛哥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多數球員身上取得優勢。

對於整體前鋒線身材較為高大的法國隊來說,摩洛哥沒能夠佔上優勢,因此這場比賽摩洛哥總教練很清楚,不能像前面兩場比賽把整體防線選擇較為靠後,得要更靠前,好讓對手中場無法有充分的分球時間,好在前鋒能夠接球的選擇可以透過碰撞好降低他們接球成功率,這也是為何法國總教練最後放上 Thuram 取代 Giroud 的一大重點,但這點卻意外曝露出門將 Bono 的問題,這兩次射門 Bono 雖然都無能為力,但他無法做出像是克羅埃西亞門將 Livakovic 那種擴大面積的撲救伸展,勝負就在此分出高下。

作者:徐有辰 阿橘 Orange

擔任本屆華視卡達世界盃球評、Eleven Sports 英超、西甲等歐洲頂級賽事球評

體育署足球發展諮詢委員

拓飛文化創辦人,著有全台第一本比賽雜誌《衝啊台灣》

西藥貼布大揭密! 這些成分皮膚吸收恐傷肝腎 》

更多報導 》

更多卡達-賽事快報報導 》

更多專業運動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