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球》熱情和專業 香港助7人制橄欖球奧運達陣

香港國際7人欖球賽,歷經41年發展,沒想到如此茁壯、並助橄欖球重返奧運。攝影/楊育欣

「只有夢想、沒有野心,卻總能創造奇蹟。」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1975年萌芽,香港橄欖球總會社區聯絡經理趙國光坦言,沒人想到,經過41年後,打造為香港全年度最重要體育賽事,背後龐大經濟效益、成全球著名運動賽事觀光典範,甚至扮演橄欖球7人制重返2016里約奧運舞台重要推手。

極致舒適,無論在運動場還是城市街頭,我的第一雙釋放壓力跑鞋 》

「辦球賽,錢確實是重點,但資金怎麼投入、怎麼花是門學問。」趙國光表示,7人欖球賽真正開始盈餘,大約是辦了10年後,從1980年中期賺錢。

他指出當年香港橄欖球總會很有遠見,「他們用專業的經理人管理,錢沒有全部存下來,而是花掉絕大多數、投資更多方向,然後花越多、賺越多,完全不是華人傳統保守的理財觀念。」

比賽期間還有演唱會,並有像南看台這種特別鬧區。攝影/楊育欣

香港欖球總會將國際七人欖球賽交由專業團隊運作,配合IRB(國際橄欖球總會),主要冠名贊助商為合作從未間斷的國泰航空,以及2012年重新加入的匯豐銀行。香港政府沒有實質財務投入,但盡量在各方面協助。

「特別是跟旅遊發展局合作,1990年之後,加上香港大球場重修啟用,香港7欖在國際間大肆宣傳,賽事結合旅遊觀光,比以前更紅了。」趙國光當年就在這段期間加入香港欖球總會,總會人員從原本10幾人,很快地成長到100多人。

但國際7人欖球賽舉辦至今並非一帆風順,遭遇1997年香港回歸、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SARS危機,以及近年的2008全球金融危機。

「每次狀況都有不小的打擊,說沒影響是騙人,而且每年香港欖球總會運作也是仰賴這項賽事,如果金雞母出狀況,隔年肯定會反映出來。」趙國光認為專業團隊這時發揮長才,「所以每年都要去想新的活動模式,讓賽事不是只有賽事本身。」

橄欖球賽期間,香港夜生活更熱鬧。攝影/楊育欣

香港國際7人欖球賽,賽事期間舉辦演唱會、藝文活動,而且範圍不只在香港大球場,擴大影響力,也拉長遊客訪港天數。積極促進地方經濟,像聯合蘭桂坊、灣仔和尖沙咀地區酒吧,增強活動效益。

南看台瘋狂球迷太多,必須嚴加控管,但粉絲願意花時間裝扮、更願意等待進場。攝影/楊育欣

「不斷推陳出新,以滿足觀眾、球迷、來港民眾的利益,為最大目標。重點還要保持信用,不能老想著賺錢,而毀掉品質,從這方向出發,活動自然容易上軌道。」趙國光以南看台瘋狂球迷為例,「他們套句香港話來說,就是比較鬼馬(搞怪)的一群,然後又愛喝酒,如果完全禁止他們這麼做,那勢必少了點趣味。」

他說,「所以乾脆把這群愛打扮的人集中在一塊,滿18歲才可以入席,然後在座位開心暢飲,這樣不影響比賽進行,又創造出這項球賽的特色文化。」

香港當初選擇舉辦7人欖球賽,只是一群愛好橄欖球的大老闆,希望當地能有場國際賽事,在時間跟金錢限制下,捨棄15人制、改走7人制。出發點或許只是小興趣、卻造就大驚奇,專業跟熱忱相輔相成,7人制橄欖球越來越普及、進而推向高峰、送回奧運殿堂。

・麗台運動報提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極致舒適,無論在運動場還是城市街頭,我的第一雙釋放壓力跑鞋 》

相關閱讀

橄欖球》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 3天帶動近16億效益

更多綜合報導 》

更多其他報導 》

更多專業運動報導 》